地名档案的特点与作用
一、地名档案的特点
地名档案是具体地理实体指称的语言地理区域范围内各个地理实体运动变化的信息记录。人们居住的语言地理实体区域内活动场所一般都局限在一定语言地理区域范围。在此区域内地理实体指称的产生、形成并在该区内广泛运用、都与本区域内居住的民族及其使用的语言分不开。不同民族使用不同语言、文字命名地理实体指称。所以地久天长形成的地名档案也就反映了该区域内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情况。当地居住最早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命名该区域地理实体的指称。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命名、改变地理实体指称代号过程中,都积累了大量具有民族语言和区域性的地名材料及有关资料,成为今天进一步确定或考证、命名、更名的重要依据。如克拉玛依市是全国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得名于市区东北侧约一公里的地方有一群天然石油沥青丘,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的音译,其含义是“黑油”。这里至今仍有黑色的原油自然外溢,成为石油城市独具特色的标志和“圣地”。又如众说纷纭的乌鲁木齐,据有关历史记载,乌鲁木齐语系属准噶尔蒙古语,意为好大围场,意思是“格斗”。至于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尚待今后深入考究。这些都说明,地名既是语言代号的专用名词,自然与本区域内的民族语言有关,但命名时又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地名档案带有一定的区域特点。地名档案和资料的语言区域特点,表现在其所有文件材料都反映本区域内民族语言历史发展沿革的真实性。同时反映了本语言地理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民族宗教及民族迁徙情况。
地名档案核心部分是个体地理实体档案,或叫地名成果档案。它记载了地理实体名称的时代性,不仅仅反映某区域范围内街、巷、乡、村、镇名称的坐标方位,还代表这个地理实体的地理性质、类别,不少名称为了明显地表示出地理实体的地理性质在命名时就表示出地名的“通性”,如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指出了该地区的性质是盆地。这种地理实体是物质的,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随着地球在不断运动变化。地名实体指称变革也受该地理实体指称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生产、 人们生活方式及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制约。如:军事、 战争、民族迁徙、语言文字的发展以及海洋、宇宙间地测绘引起一些地理实体名字的消亡。但该区域内新的地理实体产生,又在原基础上形成地名档案。
对于一地一档的个体地名档案从立档起,无论地理实体如何运动变化,它始终是这一地的地名档案,只是在运动变化中又有新的内容不断增加,新产生的材料按顺序往该个体档案里续加。这点与其它门类档案不同。文书档案区分年代。地名档案是在自然运动变化中不断更替和内容补充,始终保持着该地名档案的动态,连续一致性的特点。根据地名档案这一特点,建立个体地名档案时采取了一地永远一档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地、准确地维护地理实体指称的历史沿革。
地名档案是地名管理工作中的产物,随着地名工作的发展而发展。地理实体指称的命名、更名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 ,随历史的发展而演变。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替、疆域的变化,新土地的发现或开垦、填海,革命运动成功,社会性质改变,科学技术发展,都是地理实体指称演变的原因,也是地名档案在原貌基础上的继承内容的增加、补充、丰富。从古至今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化,原地理实体指称不是在每个变革时期全部内容更新,而是大量内容的继承,少量的更新。其档案是继承立档时的全部内容。人类历史变革中,有新地理实体指称的出现,就增加一份新个体地名档案,其内容是从该名称在社会上被人类命名的第一天起,成为一个新个体地名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居民、人文地理受社会变化的影响较大,地理实体更名、命名频繁,但大多数地理实体指称还是继承下来。如:乌鲁木齐市的“友好路”档案,起始于50年代初,当时中苏人民友好往来。前苏联专家、工作人员多数居住在此路的石油公司、金属公司、民航公司,为纪念中苏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将此路命名为“友好路”。“文革”期间为了带上政治色彩更名为“反修路”。十年动乱结束后,根据广大人民的意愿,恢复原路名,其档案仍是建国初期的 “友好路”,只是在档案里增加了更名的有关材料。
自然地理实体一般受政治变革影响较小,其档案比较稳定。当然这里我们指稳定是从人们使用地名语言代号的角度看,人们总希望地理实体指称相对稳定,否则会造成不便和混乱。事实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越稳定 ,地理实体指称更名越少,其名称越稳定,地名档案亦保持稳定。这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地理实体的指称是时代的标志,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是随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族、宗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有所不同。早期人类社会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彼此隔绝,地理实体名称稀少、简单,使许多地理实体名字只有专名没有通名,如:新户、旧户。随着时代发展,地理实体命名逐渐多样化起来,开始有了明确而形象的名称。在阶级社会里,地理实体指称往往受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时代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地理实体命名、更名也不同。如:汉朝将新疆楼兰改为鄯善,清朝又将辟展改为鄯善;明代把吐鲁番叫火州、土尔番,至清代才称吐鲁番;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年 ) 将乌鲁木齐更名为迪化,一直延至解放初。解放后党和政府更改了一批含义不妥的地理实体名称,迪化恢复为乌鲁木齐、镇西县更名为巴里坤县。这些都反映在地名档案里。当然新疆的地理实体的指称比较复杂,各个地理实体名称的研究有待于历史、地理、语言、民族、考古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总之 ,地理实体的指称从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看,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些地名档案记载地理实体名称为时代的标志,它为后人研究某个时代地理实体指称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
二、地名档案产生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
地名档案是真实的历史信息记录。它借助于文字、 图形、符号等形式及纸张、照片、胶卷 (片 )、磁带、录像带等载体,把地名知识及人类从事地名活动的信息记录贮存起来,供人们利用。实践证明,地名档案既为地名管理工作提供实体内容,又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及国防外交、邮电通讯、文教、科技、财贸、旅游、消防等方方面面提供基础性的凭证和参考资料。
人们从地名档案中,可以了解到我国人民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息活动的历史,以及用我国民族语言命名地理实体指称的事实。例如:据有关记载指出,乌苏里江以东的“海兰泡”、“伯力”、“海参崴”等地的名称,尽管前苏联都改了名,但其原始命名都说明了远古时这里是中国的领土。又如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些事实都是通过大量的地名档案的记载证实的,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可见地名档案具有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保护版图完整提供凭证的巨大作用。
在地理环境的研究中,通过调阅地名档案,可以说明我国版图的历史演变,河、湖的变迁,区域自然经济面貌的变化,矿藏的分布蕴藏,植被的分布和变化;从地名档案中所保存的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文化等档案信息中可探究社会发展的某些轨迹。如国 家疆域的变化,各民族活动的范围和历史变迁,城乡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均可提供重要的科研资料。同时在改革开放中也可为经济开发区的资源情况提供依据性或参考性材料。
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人们可以把地理实体指称的来历、沿革、含义等信息,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活教材。例如举办地名档案成果展览,启发人们,特别是海外华侨的爱国、爱乡土的思想感情。地名档案记载的内容是以文为主,以图为辅,图文并茂 ,有根有据。正是地名档案这一特点,通过地名档案查到旧地址的名称代号,为归国华侨、海外侨胞的旅游或寻亲提供方便。
地名档案为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的信息资源。地理实体指称的命名、更名和语言、地理环境,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地名档案是“活化石”,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关方面的真实记载。通过对某地理实体指称的研究发现在不同语言中的用字规律,即使某种语言在一个地区消失,从地名档案中仍可以说明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在这个地方栖息过的历史事实。在同一语言中,地理实体指称用字也反映出当地的方言,如:有关记载认为新疆的罗布泊是古突厥语纳缚的转音,意为汇水之地。在地理环境研究中,通过地理实体指称 可以说明河、湖的变迁,区域自然、经济面貌的变化、矿藏分布、城镇范围、地址的变化及地区的归属。
地名管理工作者通过地名档案的收集、整理、分析鉴定,可以更好地搞好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工作,对地理实体指称更好地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搞好地名管理工作。我们知道,地名档案中的各种信息,往往能够为一个省或地区提供该区经济建设、开发地理资源 的直接凭证和参考资料。例如,克拉玛依的“黑油山”的油泉和沥青丘,早在1919年翁文灏就根据新疆地方官吏刘文龙的报告说这里“昔曾发现油泉甚多,积年多为沙土迷塞,现存者仅有九泉”。这说明在本世纪初,我国就重视石油地质调查工作。现在克拉玛依的“黑油山”为我国的石油开采和四化建设做出了它应有的社会贡献。
往期精彩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